金秋时节,我校又迎来了30名联合培养研究生。
为了让新生们更好地融入“嘉园”,明晰学术发展方向,9月至10月,我校各联合培养学院陆续举办2025级联合培养研究生迎新会。迎新会形式丰富多样,涵盖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师生互动等,助力新生开启学术新征程。
自2014年起,我校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截至2025年,我校共有9个学院20个专业实施研究生教育,已累计招收12届327名研究生。

9月23日,土木工程学院举行了联培生迎新会活动。该学院副院长胡华教授强调“刻苦钻研”的重要性,提醒新生重视SCI/EI论文发表与英语能力提升,拓展学术视野。土木工程学院房屋建筑工程教研室主任李飞燕建议学生们合理分配时间,加强师生的互动联系。

9月26日,国际商务学院联合会计与金融学院开展迎新座谈会。会计与金融学院院长Ng Beoy Kui(黄梅贵)教授寄语新生保持好奇心与创新思维,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国际商务学院院长苏锦俊教授鼓励新生参与社团活动与学术竞赛,在增长才干的同时追求智慧成长。

同日,建筑学院举行以“联结·启航:共筑学术新篇章”为主题的联培生迎新会。建筑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冠群副教授叮嘱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研究生阶段的自主学习与科研模式。盖东民副教授鼓励新生树立长远目标,深耕专业领域。

10月10日,设计与创意学院迎来了首届艺术学联培生。该学院院长林波教授指出了厚植爱国情怀和坚守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并强调学术研究需承担的社会责任。新生导师魏巨川副教授倡导跨学科学习与人文素养积累,叶茂乐教授推荐通过读书会提升学术能力,李波副教授强调坚守学术诚信底线的重要性。

10月14日,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教授,要求新生完成从“知识吸收者”到“知识创造者”的身份转变,主动融入学术集体。该学院副院长朱盈蓓副教授建议学生们关注交叉学科动态,孙园园教授强调明确目标与批判性思维培养,杜晶晶教授提醒保持“自洽”与“开放”的心态。

10月22日,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孙道恒教授以“找位置、吹泡泡、往里填”的生动比喻,勉励新生树立明确目标。

10月25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卢昌义教授分享往届学子科研成就,激励新生勇于挑战。

10月26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夏靖波教授详细解读了联培机制的优势,期望新生珍惜“嘉园”提供的人力物力支持,心怀感恩与使命。该学院副院长郭一晶教授阐释研究生阶段“深度求索、系统创新、能力蜕变”三大核心目标。多位导师叮嘱新生做好科研挑战的心理准备。
2025级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收获颇多,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充满期待与信心。他们表示,将珍惜学习机会,在科研道路上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方贤宇表示将以“刻苦学习、追求卓越”的态度投入研究生生活,力争早日取得杰出成果。张阳春、郭宇为分享了选择专业的初心,承诺将积极适应自主学习模式,寻求专业突破。李腾腾坦言初入校园便感受到温暖,将认真规划学术方向。黄怡婷、杨子仪、黄春晓分别结合专业兴趣,表达深入探索文艺学、语言学领域的决心。姜森瀛分享了考研的心路历程,并与本科生代表交流了备考经验……
未来,我校将持续优化联合培养机制,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与发展空间,助力每一位学子在科研道路上步履铿锵、筑梦远方。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