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部首届新影像·手机影片竞赛入围作品中有2部“嘉”作,其中一部还获得了最佳实验影片奖;在中国电影教育与产业高峰论坛、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中,闪耀着“嘉”人的观点和论述;在闭幕式的开场短片中、舞台上,都有“嘉”人的身影……
11月25日至28日,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系列活动在厦门举办。本届金鸡奖系列活动包括电影主题音乐会、影展活动、学术活动、提名表彰仪式、红毯暨颁奖典礼等多个主体活动。在这场文化盛会中,“嘉”人们用各自的方式参与其中。
在金鸡盛会落幕之际,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在台前幕后忙碌着、收获着、欣喜着的“嘉”人们吧!
凭“一个人+一部手机” 拿下最佳实验影片奖
王中佾
人文与传播学院台湾籍教师
“见过一人主演的电影,但第一次见到一人建组的电影团队。金鸡百花电影节入围手机电影《守卫地球》由导演一人编剧、拍摄、出演完成影片,成功挑战一个人拍电影。剧本新奇有趣,竖屏形式更是入围影片中的特例,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脑洞!”
拥有近2000万粉丝的社交媒体“整点电影”这样评价王中佾及《守卫地球》。这部不到7分钟的科幻片在11月27日下午举办的新影像·手机电影论坛暨首届新影像·手机影片竞赛表彰仪式上,不负众望地斩获了首届新影像·手机影片竞赛最佳实验影片奖。
影片的导演、男主、编辑王中佾是我校“90后”台湾籍教师,主讲视频制作、VR影像拍摄、跨媒体新闻传播实务等课程。他同时还是一位在社交媒体上拥有180万粉丝的美食、短视频博主,其创意迭出、思想新潮的教学风格颇受大学生欢迎。
“有没有一种叙事,可以不像手机短视频那样速食浅薄,但也不同于传统电影叙事这么高大上?因此,我想到发挥手机的特点,用一部手机的视角去看世界,看疫情下人们的生活如何被打乱,又如何在混乱中成长……”王中佾坦言,刚知道影片入围时,他有点错愕,“金鸡奖怎么了,我……都能入围……”但很快,他就领会到主办单位对手机新影像的关注与用心,“我的冒险与尝试被看见了!”
探索电影学和电影教育的未来发展
林筠
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
说起金鸡百花电影节,大多数人的焦点都在星光璀璨的颁奖典礼上,然而“真正富有影响力的电影节是多元的,像是一个拼盘”。对此,作为金鸡奖落户厦门的现场见证者、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现场评委,林筠深有感触。
在经历国家级电影节的培训和洗礼后,林筠对于电影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她努力推动电影节文化进校园。今年,她以高校教师的身份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之电影教育、电影学术、导演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在中国电影教育与产业高峰论坛上、在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中,她和全国高校代表、电影学博士深入探讨电影学和电影教育的未来发展。她说:“此次电影节辐射力度比去年更大,酝酿、拓展的内容也更多,这对教学内容和学科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林筠认为,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举办极大推动了各大高校关于影视学科的建设,让厦门从影视沉寂中苏醒,焕发出新的光彩。“影视人才的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点。”她透露,学校在培养影视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11月20日,她代表人文与传播学院与厦门影视拍摄基地的影视人才实训基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对于影视学科的建设,她表示:“未来,我们会更加努力,在已有的学科基础上,发展电影学教育。”
导演的作品入围新影像·手机影片竞赛
郑明卓(左一)
人文与传播学院2017级学子
“激动”和“不可思议”是郑明卓在得知自己的作品《人类的进化》入围了新影像·手机影片竞赛的第一反应。
这部手机制作的影片从创意、剧本、找演员、导演、拍摄到后期都是由郑明卓一人独立完成。她以“现代人生活对手机的依赖心理”作为切入点,想象了手机逐渐替代人类的眼睛、嘴巴、大脑等器官的画面,从而引发观众对此的思考与讨论。
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郑明卓遇到过不少困难,也引发了新的思考。为了让影片最终呈现的效果更好,她认真思考了手机与专业设备之间的差别,考虑到了手机拍摄对空间私密性的影响更小,演员的状态能够更加放松,才放弃专业设备,转而选择使用手机拍摄。
在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现场,郑明卓还遇到了王中佾老师。她透露,王中佾对她的作品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他们之间的交流也让郑明卓多了一份熟悉感与亲切感。
虽然还是一名在校生,但郑明卓已经拿到了金鸡奖手机影片竞赛的“入场券”,对此,她表示这离不开“嘉”的支持,“嘉庚学院包容性很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我也特别感谢李瞻良老师(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给予的帮助和鼓励!”
以记者的身份对话金鸡奖
康琳珺(左)
人文与传播学院2009届校友
图为康琳珺和梁静(右)
作为厦门广电集团、厦门音乐广播主持人,康琳珺深入本届金鸡奖现场进行报道。
11月26日,在第33届金鸡奖女性电影论坛“女性电影,困境与梦想”结束后,她采访了著名媒体人杨澜。这次采访让她再次感受到了媒体人的敬业。她透露:“论坛持续了很长时间,杨澜姐还需要接受各家媒体的采访,持续到最后她的声音都有了能听出来的疲惫。然而,她一直坚持着,说话依旧很有逻辑,保持着干练的样子。”
金鸡奖闭幕式上,群星闪耀。对于这种大型活动的采访,康琳珺说:“记者首先要做好预设,找到一个好的位置,能够获得更多的采访机会。”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她较好地完成了这次金鸡奖的工作。
“现在的大媒体环境更新换代非常快,大众所推崇的媒体时时刻刻都各有不同。”康琳珺表示,要想在传媒行业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地求新求变,换句话说,就是要一直学习。她建议想要从事媒体工作的学弟学妹们,珍惜学校提供的舞台和机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
参与金鸡青年导演训练营现场组织工作
林斌(前排左二)
人文与传播学院2013届校友、毕业后前往美国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读电影制作专业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录音师、声音设计师工作
“今年终于赶上了家乡厦门的电影节!”对于刚从美国回来的林斌来说,最幸运的事就是赶上了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活动。
有着电影制作和声音设计方面的学习工作经验的林斌,选择加入了青年导演训练营这一项目。活动现场,林斌主要负责投屏音响还有远程会议直播。虽然工作节奏紧张,但凭借去年在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他依旧娴熟平稳地完成了任务。
作为一个从事电影相关工作的人,林斌表示这一次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金鸡青年导演训练营被称为金鸡奖的“黄埔军校”,旨在助推新时代导演人才和项目落地成长。在这里林斌接触到了不少来自两岸的青年导演,他说:“听到了他们对创作和表达的热情,我也跟着被带动了起来!”
金鸡奖落幕之后,林斌将带着这一次的满满收获和对电影的热情,前往北京工作,“接下来,有一部网络短剧的拍摄和纪录长片的后期要做。未来,我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为中国电影添砖加瓦。“
用心接待电影节的媒体记者
刘凡凡(中)
人文与传播学院2011届校友
图为刘凡凡和柳岩(左)、大鹏(右)
“星光璀璨的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这是刘凡凡第三次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她主要负责来参加电影节的媒体记者的采访服务及接待保障等工作,确保所有媒体记者对金鸡奖的报道顺利;颁奖典礼时,她负责在后台带每位获奖的明星、导演等到媒体采访间接受专访或群访。
“电影承载了很多人的梦想,但一个好的作品或是一场大型活动的最终呈现,背后凝聚的是无数工作人员的努力与付出。”刘凡凡表示,能为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这个城市的顺利举办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她感到十分欣慰与满足。
从人文与传播学院毕业的刘凡凡,在电视台、报社做过6年记者,借调厦门市委宣传部3年,参与过厦门金砖会晤、“九八”投洽会等大型活动,到现在成为海外新媒体平台华人头条厦门公司的负责人,在自己成长的同时,刘凡凡也见证了厦门每一年都变得更美好、更国际化。
谈到自己的成长,刘凡凡不忘感恩学校的培养与教导,“嘉庚学院的老师一直鼓励我们走出学校参与实践,注重提升学生的情商,对传媒行业来说,这一点至今十分受用。”
参演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开场短片
张哲鹏(中)
人文与传播学院2019级学子
11月28日晚上,邓超、沈腾带来的开场短片《2020,在一起》拉开了金鸡奖颁奖典礼的序幕。
在这部时长不到5分钟的短片中,也可以看到“嘉”人的身影,张哲鹏是其中一位。“外表突出且有镜头感,反应灵敏有表现力”,这是摄制组对参演人员的要求。在经过层层选拔之后,张哲鹏得到了出镜的机会,11月27日、28日在厦门中山路参与了拍摄。
这部短片讲述了疫情期间电影人对光影保持希望重拾信心的故事,在短片中,张哲鹏戴着口罩行走在路上。用他的话说,自己扮演的是“路人”,但他却十分认真对待,“每次走位和反应都很专心投入。导演非常严格,仅第一场就拍了3小时,重复拍摄了至少60次,有的画面甚至要拍几百条。”他透露,自己只拍了3个场次的戏,最迟的一次拍到凌晨1点,虽然很辛苦,但也很快乐。“不只是能见到大明星,更多的是对正规剧组的拍摄过程和人员分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有想过表演,也想过当个优秀的广告片导演。”未来的路,张哲鹏还在摸索。他非常感谢学校为他提供了多元的平台和实践机会。此前,他曾作为主演,多次参与了学校抖音平台短视频的拍摄。在见识和体验过真正的剧组拍摄后,他对自己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以前拍完几条就觉得可以了,现在就会要求自己多拍几条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当金鸡奖闭幕式志愿者,用微笑维持秩序
滕怡颖
管理学院2017级学子
“这是大学最后一年,这是退役后第一场活动……”滕怡颖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在金鸡奖上的见闻。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她又多了一个新身份——金鸡奖闭幕式志愿者。
在闭幕式上,滕怡颖主要负责维护场内秩序和帮助导演寻找嘉宾。为了完成好这份工作,她和其他志愿者们从26日开始每天到会场一遍又一遍地彩排,“每个人一天至少走6遍红毯,就是为了相互磨合,给大家呈现出最好的一面。”
28日当天,滕怡颖在红毯两侧积极维持秩序,她笑称:“以一人之力拦不住粉丝们拍照的热情,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受过专业训练的她用微笑,不厌其烦地提醒粉丝们。论及当天的表现,滕怡颖为自己竖起大拇指,“可以打90分吧,剩下10分还有锻炼成长的空间”。
此次志愿者活动对于滕怡颖而言是个非同寻常的经历。她感慨道,以往只能在电视上观看,今年自己真真切切地成为了活动的一部分,更能体会到举办一场大型活动的不易,也更加敬重忙碌在各行各业的社会工作者们。
结交新朋友,积累志愿者知识,虽然身体疲倦但精神富足。“作为一名退役人员,我倍感荣幸能参与此次闭幕式,希望借此契机为社会多做贡献,把自己融入祖国的怀抱,同祖国共成长。”滕怡颖也呼吁“嘉园”志愿者们不辞辛劳,用心服务,为学校增光,为社会奉献。
用镜头记录精彩瞬间
马子悦
人文与传播学院2017级学子
“受益匪浅”是马子悦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可见作为本次电影节的参与者、摄影师之一,他收获颇丰。“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和成长过程,既丰富了我的知识和阅历,又让我有幸接触到更广阔的专业领域。”因此,他丝毫不觉得疲惫,甚至有些振奋。
在拍摄活动开始前,马子悦的心情一直是紧张又期待的。为了完成好此次拍摄任务,他对自己设定了更高的要求,也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当然,这也离不开他作为一名摄影人的素养。马子悦自选择了新闻专业开始,就逐步靠近摄影领域,学习相关课程,并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活动。
“我们的拍摄工作需要变得更加专业化,勇于从‘不规范’向‘规范’迈进,甚至趋向于严谨的极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扩宽自身的视野与平台,以求迈上更高的台阶。”在听完影视行业内的精英们发言后,马子悦表示,自己这个“后浪”更有了勃发的勇气。
以舞蹈助力金鸡奖完美落幕
张翱妮
音乐系2018级学子
9位男生、9位女生,18位来自我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在经历10天紧张严苛的训练、彩排后,在28日这天踏上了“金鸡”之行。从知道自己被选定现场表演开始,到颁奖典礼的最后一个节目《最后的信仰》聚光灯散去那一刻,张翱妮紧绷的心才彻底放松下来。
从早到晚全心全意地排练动作,是张翱妮对10天“魔鬼训练”的辛酸概括。她透露,第一次彩排时,他们原先训练的很多动作被导演“无情”地推翻了,更多的动作被修改、添加,老师的要求也愈发苛刻。她们只能更加刻苦练习,从之前的找时间训练,到之后的一整天都在排练。
好在付出的努力和挥洒的汗水都是值得的。长时间、高强度的练习下造成的肌肉酸痛,也在那一刻让她们拥有了更深刻的肌肉记忆,顺利完成了演出。她说:“虽然前期排练累得像是‘脱’了一层皮,但仍然感谢学校给我们这么好的平台去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此次金鸡奖,不虚此行,如果再选一次,我肯定还是会去!”
撰稿:丁愉逸 陈卓凡 林宸希 陈湛文 张滢 林书含 林芳倩 朱卓慧 沈靖怡 摄影:受访者供图 陈一杭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陈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