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一峰副院长在致辞中鼓励毕业生珍惜时光,脚踏实地实践人生目标
研究生导师代表杜晶晶发言
2017届研究生代表李烨媚(上左)、周赟磊(上右)、丁美辰发言
厦大研究生院培养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薛成龙肯定了联培生机制
戴一峰副院长(右一)、刘暾东副院长(左一)为2017届联培生校友联络员颁发聘书
我校尤克里里协会表演
2015级研究生王小飞(右)与我校应届毕业生仇树成合唱《朋友》
人文与传播学院2017届研究生朗诵诗歌
2017届研究生罗帆表演街舞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合唱《凤凰花开的路口》
我校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联合培养的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了!5月21日,我校举办了2017届研究生欢送会。
“这三年,我们收获满满。”在欢送会上,毕业生代表李烨媚说出了2017届研究生的心声。带着满满的收获,首届研究生走上了新的征途。
厦大研究生院培养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薛成龙和我校副院长戴一峰、副院长刘暾东、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卢昌义、建筑学院院长陈纲伦、土木工程系主任胡华、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谢清琳、校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协、各年级的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欢送会。
师长殷切寄语
“珍惜时光,脚踏实地实践人生目标”
在致辞中,戴一峰副院长用骄傲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一是为首届研究生的学有所成感到骄傲,二是为我校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在联培生工作上的成功感到自豪。“你们的毕业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戴一峰副院长指出,联培生同时享受着厦大和我校的资源,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证明了联培生工作的成功。
作为师长,戴一峰副院长也为2017届研究生送上了谆谆嘱托与殷切关怀。“青春是宝贵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时光,懂得把握人生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实践它。”他建议2017届研究生,要养成创新创业的意识,积累创新创业的知识,培育创新创业的能力,将在学校所形成的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他还代表学校,诚挚地邀请毕业生们常回“嘉”看看。
薛成龙副主任在会上表达了对联培生机制的肯定。他说:“通过这种机制,我们探索了两校之间合作的新模式。对学生而言,享受了两所学校的优质资源,对成才有利。对厦大而言,是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高校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探索。同时,这对于提升嘉庚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具有着积极的意义,希望更多师生能参与到联合培养中来。”
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杜晶晶代表研究生导师上台发言。她分享了自己首次带研究生的经验,并建议毕业生们在未来“不着急(合理规划时间)、不虚妄(实事求是)和不害怕(客观地向上级表达疑惑)”。
研究生代表发言
“心怀感恩,继续前行”
会上,戴一峰副院长、刘暾东副院长为2017届联培生校友联络员颁发了聘书。
2017届研究生代表,环境工程专业的李烨媚、建筑学专业的丁美辰、机械工程专业的周赟磊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在过去的三年中,无论在科研学术上,还是在待人接物上,我都收获满满。”在校期间,李烨媚积极参加各种学生活动和比赛,专业成绩曾列第一,被评为“厦门大学优秀三好学生”,还到台湾大学交流学习一年。“心怀感恩,继续前进”是李烨媚的发言主题,也是她对自己的前行寄语,她表示:“这是终点,也是起点。这三年,我们收获满满。在未来,我们还会收获更多!”
“三年前我做出这个选择时是充满迷茫和未知的,而如今,我可以坚定地说感谢当初的选择。”丁美辰本科就读于我校建筑学系(现为建筑学院)。研究生期间,她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参加了各类学术会议、项目评审会,主持成立的工作室获得了2016年省级创业资助优胜奖。毕业了,她最想感谢母校的培养:“如果说厦大给了我不少在学术科研上的学习历练,那么嘉庚学院在实践锻炼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
考上南京大学博士生的周赟磊表达了对研究生生活的不舍,并建议2015级、2016级研究生们珍惜校园生活,充分利用两校的资源。他表示:“与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利用两边的设备做好科研,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对得起两个母校对我们的支持,对得起这青春年华。”
青春纪念册·毕业感言
这三年的时光里,我享受着来自厦大和嘉庚学院的双重培育、呵护和关爱。研究生生涯充实而美好,收获满满,这段时光势必对我接下来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建筑学专业 鲁强
感谢厦门大学、感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全国最美校园里,我能有书读,有梦做,肆意地尝试生命中的任意可能,深刻地感受到爱与自由。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应山红
我与嘉庚学院结下了深深的缘分,成为嘉庚学院第一届研究生,也因此与更多嘉庚学院的同学和老师结缘。当初的青涩丫头在他们的帮助下已自信了许多,这段成长经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在即将完成硕士学业之际,我对母校的一切都格外留恋,充满感恩。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