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决赛 选手奏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中华诵决赛 选手奏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中华诵决赛 选手奏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中华诵决赛 选手奏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伴随着特邀表演嘉宾厦门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学生的朗朗吟诵声,5月12日晚上7点,2017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之第七届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决赛,在主楼群3号楼大报告厅拉开了序幕。一首《明日歌》迅速将观众带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大赛由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学工部、团委主办,人文与传播学院团委承办。经过初赛、复赛、半决赛的层层比拼,11支队伍(9位个人、2支团队)进入决赛。最终,音乐系学子邢炜浩获得冠军。
奏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参赛节目亮点频频,选手们声情并茂的朗诵,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对革命战争年代红色精神的讴歌。
管理学院邱祥禹带来的《祈祷》,将闻一多先生对祖国的爱以及在迷惘中执着追求、苦苦寻觅的探索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戴望舒先生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此诗作在人文与传播学院学子张钰颖深沉的吟诵中,让观众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坚贞与对祖国的坚守。管理学院学子刘乐朗诵的《少年中国说》,展现了少年期望复兴中国的满腔热情。校主持队带来的《我的墓碑》、管理学院主持队朗诵的《归来》,展现了抗战精神。人文与传播学院学子蒋剑刚原创的《史诗》、人文与传播学院学子罗皓月的《丰碑》、法学院学子马可朗诵的《丰碑的传说》,宣扬了红色革命精神。
管理学院学子周雅萍的《英雄》,缅怀了“5·12”汶川大地震中牺牲的英雄们。音乐系学子邢炜浩的《天上的草原》,展现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会计与金融学院孙余铄的《点燃明天》,讲述了人们努力建设,对明天充满希望的态度。
此外,作为特殊表演嘉宾,厦门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朗诵了《诗人的远方》。人文与传播学院街舞队带来的《梁祝新传》,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
展示自我,收获多多
经过激烈的比拼,最终,邢炜浩凭借《天上的草原》获得一等奖。校主持队、刘乐获得二等奖。蒋剑刚、管理学院主持队、罗皓月获得三等奖。张钰颖、孙余铄、马可、周雅萍和邱祥禹获得优秀奖。
本次比赛还设有最佳人气奖。经过我校官方微信栏目“星期三的诗”的展示和投票评选,最终孙余铄获得最佳人气奖。
此外,人文与传播学院、管理学院获得最佳组织奖。
“比赛让我增长了见识,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邢炜浩是校主持队的成员,此次参赛他收获很多。从初中就喜欢朗诵的他,通过比赛的锻炼,更坚定了对朗诵的热爱,他说:“我想创办一个朗读社,希望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推出更多的朗诵作品。”
决赛评委由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杜晶晶等6位老师担任。杜晶晶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此次比赛的肯定:“中华诵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学‘唱吟诵念’的学习方法,而且让人们对经典有了再认识。”
作为嘉宾,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对选手们的表现较为满意。苏新春院长还建议选手们,在选题时不要局限于红色经典,要多注意往传统经典题材上贴近。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邱桂华和我校会计与金融学院院长Ng Beoy Kui(黄梅贵),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姚祖婵,图书馆馆长王株梅等到场观看了比赛。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