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王洛林教授来我校作讲座

发表于:2016-12-19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12月15日下午,在主楼群3号楼小报告厅,著名经济学家王洛林教授再次来到我校,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东欧十六国与“一带一路”的实施》的讲座。


  王洛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顾问,曾担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是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王洛林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世界经济、宏观经济和金融等。


  王洛林教授曾多次来我校作讲座。去年5月,王洛林教授在我校作了主题为“中东地区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的讲座,本场讲座的内容则更加具体,重点围绕中东欧十六国的近代历史、地缘政治以及“一带一路”的实施展开。我校王瑞芳院长、会计与金融学院院长Ng Beoy Kui(黄梅贵)等也前来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王瑞芳向大家简要介绍了王洛林教授。他说:“王洛林教授是我非常敬重的老师,是中东欧、苏联问题专家,希望大家通过这场讲座加深对这些方面的认识。”


  讲座中,为了向大家介绍中东欧十六国的基本情况,年近八旬的王洛林教授起身,拿起自己特意带来的地图,向大家展示中东欧十六国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王洛林教授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东欧十六国所在的区域被欧洲强国控制,一战后这片区域出现了独立国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里才基本确定了格局。”


  王洛林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中东欧十六国的其中一个国家,即塞尔维亚的生活。“当地的公交车都是先让女性上车,因此男士基本上没有座位坐。回国后,我保持着这个习惯,却发现优先让女性上车,有时候就挤不上公交车了。”幽默的语言引得现场观众一片笑声和掌声。


  针对“一带一路”对中国的利好,王洛林教授指出,如今“一带一路”的投资环境好、工业基础雄厚、法制健全、劳动力素质较高,再加上东欧各国都有意与中国扩大经济联系,因此中国应把握机会,以此契机大力发展经济。与此同时,王洛林教授也指出了“一带一路”存在的制约因素:欧盟对非欧盟成员国的投资有严格规定;地缘政治以及中国与中东欧在体制和文化的差异。


  王洛林教授最后强调,中国发展“一带一路”,应有长远的考虑和战略眼光,不要急功近利,应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风土民情,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他还建议大家多研究欧洲一体化的前景,中东欧十六国与欧盟在经济水平、文化体制上的差异。


  编辑:传媒中心 苏海森


关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厦门大学举办的,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历经20年的跨越发展,嘉庚学院目前已设有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的13个学院、1个独立系、2个教学部、2个教学中心、1个实践教学训练中心和1个科研中心,54个本科专业,82个专业方向,拥有在校本科生约18000人、硕士研究生90人(与厦门大学联合培养)。
了解更多 访问官网
猜你喜欢
  • Copyright©2016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