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曾让广大“吃货”“大饱口福”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吗?11月14日下午,《舌尖上的中国2》的导演沈晓闽来到我校,在主楼群3号楼大报告厅与我校师生分享自己多年来在纪录片、摄影方面的创作心得。
这场活动是“国家地理经典影像盛宴”高校系列论坛之一。在致辞中,我校院长助理王冬梅对“国家地理经典影像盛宴”以及沈晓闽来到我校表示欢迎。据悉,2016年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成立暨《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创刊128周年,为了庆祝这个里程碑,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在中国各大城市和高校推出“国家地理经典影像盛宴”,内容包括经典影像展览和专家论坛等。
与时间“死磕”才有质量保证
主讲人沈晓闽身上有许多标签——导演、画家、专业摄影师,这些标签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用画面叙述故事,在有限的画布上向受众呈现自己想法。沈晓闽认为,这就是影像的魅力所在。
“纪录片的意义在于给观赏者带来气质,而气质是由纪录片本身风格决定的。”一开场,沈晓闽就和师生分享了他创作的纪录片《帝国梦》。该片用荒诞手法讲述了一名小人物由雄心壮志到梦想破灭最后归于平淡的故事。为了拍这部纪录片,沈晓闽前前后后共花费了10年的时间。“我和影片男主人公在一起的时间,比他夫人和他在一起的时间都多。”一句玩笑话宛如把十年沉甸甸的重量化作鸿毛一般。
沈晓闽认为,时间的积累对影像最终的表达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强调,与时间“死磕”和追求效率不矛盾,“死磕”之后呈现出来的是更细致、更深刻的作品。
独特视角发现世界的不同切面
“想让别人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想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想法,那就多出去看看,再想想怎样把自己看到的东西让更多人看到。”谈及摄影,作为专业摄影师,沈晓闽认为,现在是图像的时代,人人都是摄影师,人人都可以记录生活,然而影像的力量远不止记录,它还是这个世界的历史切片。
如何在司空见惯的场景里挖掘出不一样的角度?沈晓闽以自己创作的、曾在国际摄影大赛中获奖的作品《碉堡》为例,建议大家在摄影创作时要敢于创新,从独特的视角去发现世界的不同切面。“当我进入碉堡内看到各种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时,一下子有了时空穿越的感觉,甚至听到了枪炮声、战士们说话的声音。”沈晓闽表示,当时自己循着这个思路,就有了创作灵感——由碉堡往外拍,让观赏者仿佛置身于碉堡之中,感受时光变迁的力量。
据悉,本次活动由我校艺术设计系主办,传媒中心和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协办。厦门宽和向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游桂萍、厦门启达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龚亚明、媒体人周蟒等也到场和师生交流和互动。我校会计与金融学院院长Ng Beoy Kui(黄梅贵)、传媒中心主任彭欢以及广大师生影像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小资料
《国家地理》杂志由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创刊于1888年10月,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该杂志每年发行12期,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文章和照片。该杂志是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作品的地方。
编辑:传媒中心 苏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