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晚上,在主楼群一号楼508会议室,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丁香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从《采莲赋》看王勃的文学意识与诗法”的讲座。
此次讲座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正如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何慈怡、方倩所说:“我们都是因为对文学、对王勃感兴趣,而来听丁香老师的讲座。”
“半路出家”研究文学 与王勃结下不解缘
一身米灰色长衣裙、一副圆框眼镜,讲座中,丁香老师的一颦一笑,皆给人以温润之感。丁香老师现在是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中古文化、文学的她与“中文”并非是“一见倾心”。她坦言道,自己已离开中国30多年,从小学习的是英文,研究中文和文学属于半路出家。
“看文学作品与研究文学并不相同,所以我开始时也犯怵。经过多年在国外的研究和与专家的交流,我发现西方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很多其实都是在跳三步曲——what? How ? So what?”与文学结缘后,丁香教授对王勃的研究实属偶然中的必然。“我之所以会研究王勃,是因为我在读博时就在研究王勃的叔祖王绩。自此就和王家结上了缘。”
解密《采莲赋》 探查王勃离逝时间之谜
在介绍完自己与王勃结缘的缘由以及王勃生平之后,丁香教授开始了对《采莲赋》的解析。“《采莲赋》不仅是王勃流传于世的最后一篇赋文,赋中更是暗含了许多他内心的感受,这对于我们了解王勃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选择这篇赋文的原因。”
丁香教授从《采莲赋》的现代文解释、意象分析、用典用意等方面入手,给在座师生全方位剖析了其中的内涵。在说到王勃写这篇赋的用意时,丁香教授抛出了一枚深水“炸弹”——“我觉得王勃写这篇赋并非仅是为超越前人或者赞美莲花,他还有更深的用意。”此话一出,大家不禁都正了正身。“就个人研究而得,我觉得赋中的莲即是诗的化身。赋中写世人对莲花的喜爱,想表达的应该是,世上没有诗歌将会失去很多色彩,世人也将失去很多快乐。”她接着说道,“而与此同时,王勃当年曾当过沛王李贤的侍童,那时沛王已被封为皇太子。王勃写此赋的深层用意在最后一段已然明了,他希望自己的才能能被君王发现,重新被任用。”
话锋一转,丁香老师站起身来,指了指屏幕上打出来的几个重要时间点发生的事件,“从《采莲赋》里,我们还能发现关于王勃的离逝时间之谜的答案——公元676年他在回交趾的途中逝世……”
现场无语,唯掌声迭起。
学子提问逗乐全场 穿越时空的“追寻”仍在继续
在提问环节时,有一位同学问道:“丁香老师,王勃在《采莲赋》里不仅自比于莲还提到要把莲献给皇太子。我觉得他有gay的倾向啊!”全场师生都被这个问题逗乐。丁香老师笑着答道:“其实我们在做文学研究时,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摆脱现有的观点、角度。且不论王勃是否有这种倾向,你也不可能把他找出来质问吧?从他的作品里看到更多的东西才是我们研究的用意。”
虽然讲座结束时已经比较晚了,但丁香老师还很耐心地解答记者提出的“您经过研究后对王勃有什么看法”这个问题。她说:“你也发现国内外对王勃的研究、评价很少是吗?我本人对王勃的研究仍是皮毛,以后还将继续深入研究,包括整个初唐的文学、文化。欢迎你有任何问题找我交流。”
听完讲座后,2012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陈镇伟说道:“我觉得丁香教授对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我们平时的研究方法不太一样。她说的‘三步曲’可以借鉴的点很多。”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