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竞赛获奖秘籍

发表于:2013-12-11     

  那么多的奖学金,那么多的荣誉称号,无一例外对考试成绩有要求。那么不擅长考试,就拿不了奖了么?显然不是。“好好学习的标准”篇章中,我们略提了专业竞赛获奖,在这个篇章,我们再详细地聊一聊那些年,我们一起参加过的高水平竞赛。

  在大学期间,同学们有机会参加哪些高水平竞赛呢?我们综合了各家资源,整理出一份清单,包含了福建省区和国家级别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竞赛。

  综合类学科竞赛: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

  福建省规范汉字书写大赛

  理工科专业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

  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
 
  全国大学生过程控制仿真挑战赛
 
  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ACM国际编程大赛

  SCILAB自由软件编程竞赛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全国三维数字创新设计大赛(全国3D大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商科专业竞赛:

  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

  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比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大赛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全国导游大赛

  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

  文科专业竞赛:

  时报金犊奖

  全国大学生广告策划比赛
 
  全国大学生DV影像艺术竞赛

  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

  中国大学生数码媒体艺术大赛

  中国大学生在线暑假影像大赛

  福建省大学生影像大赛
 
  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辩论赛

  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厦门高校文化创意比赛(面向福建全省高校)

  其他专业竞赛:

  全国大学生绿色建筑创意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文体类竞赛:

  全国大学生街舞挑战赛

  全国大学生歌唱比赛

  福建省大学生艺术节

  福建省大学生运动会
 
  中华龙舟赛

  全国健美操大赛

  中华颂福建省经典诵读大赛
 

  以上清单并不全面,你在大学期间还会遇到其他竞赛,欢迎同学们帮助我们补充哦。在此,推荐两个网站给同学们,一个是大学百科网(http://www.upicture.com.cn/match),在该网站能看到很多高水平竞赛的基本信息,有较新的竞赛资讯,还有他人的竞赛经验分享。二是挑战杯竞赛网站(http://www.tiaozhanbei.net),挑战杯系列赛事是中国高校大学生竞赛“第一赛”,不仅是学生提升专业素养的绝佳平台,更是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体现。所以,我们将在下面重点推荐哦!

  什么是“挑战杯”?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俗称“小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俗称“大挑”)。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挑战杯”赛事设校赛、省赛和国赛三个层级,逐级报送和筛选作品。“大挑”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旨在提高大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能力,“大挑”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小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科技学术氛围和创业实践氛围,“小挑”作品一般为在深入研究和进行广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把技术、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所提出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可以是参赛者参与的发明创造或经授权的科研成果或发明创造,也可以是一项可能实现开发研究的创意产品或服务。

  “大挑”和“小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大挑”的作品是发明创造或者某个现有产品的改良设计,那么,经过市场调研、产品营销的包装,再进行市场推广和资产运营,形成一本完善的创业计划书,一件“小挑”作品就诞生了。以参加“大挑”的某工科团队为例,第一年这个团队的项目参加了“大挑”并获奖,第二年这个团队再加入经济类专业学生,就可以成为一支有较强竞争力的“小挑”团队了。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也能诞生出优秀的“大挑”和“小挑”作品。如果同学们已有成熟的项目,被学校或是省里立项,不要忘了同时参加挑战杯哦。

  嘉庚学院“大挑”和“小挑”校赛一般在省赛的前一学期举办,例如省赛将于2013年4月举办,那么校赛于2012年5月开始筹备。“大挑”校赛由学院团委和学生会组织,面向各院系师生发动,经过项目申报、立项、中期答辩、项目完善、终期秘密答辩和公开答辩等环节,选出参加省赛的优秀作品。“小挑”校赛目前由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实习与就业服务中心和团委共同组织,面向各院系师生发动,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选拔出优秀的作品参加省赛。

  可能有些同学在嘀咕:在全省甚至全国的比赛中获奖是不是很难?特别是高水平的学科竞赛,这需要多么扎实的专业知识啊!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具备了坚持不懈的精神,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成功有时就在身边。当然,要获得成功,除了认真和坚持外,我们在这里再跟大家分享几个经验:

  (1)让课余时间忙起来

  大学的课堂学习,老师往往只讲解一些方法,拓宽思路。一堂课下来,课本都可以跳过几十页,如果你不做好充足准备,那上课你会完全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而且课堂上的学习,是无法涵盖全面专业的知识点和整体的脉络,并且不能巩固你所学的课程。所以,这就需要你在课余时间,充分地预习和复习课本。同时,在图书馆找到和这门课程相关的书籍,深入地阅读,再反观课本上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

  (2)充分利用教师答疑时间

  在大学,很多人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上完课就走了,想问个问题都找不到人。但是,在嘉庚学院,这样的情况不会出现。学院特有的教师答疑制度,要求所有的专任老师安排特定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个时间,相关老师会在第一堂课上向同学们公布。如果你忘了也没有关系,每个老师的答疑时间提示表都会贴在老师办公室门上的显眼位置,只要到老师办公室门口,就一目了然了。

  这样的答疑机会是非常难得的,所以,聪明的你,一定知道该好好利用教师答疑时间,将你在专业上的疑惑和老师进行探讨交流,这对于专业知识的提升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另外,在课堂上要大胆地提问,不要矜持,不要害怕问错问题。同学们不会嘲笑你锲而不舍的精神,老师更喜欢你全神贯注的态度。

  (3)拓宽知识面

  如果你是文科,你也必须对工科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如果你是理科,那么你即便不能满腹经纶,最好也能出口成章。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既具备一技之长,又对其他领域有所了解、涉猎的全能人才。比如计算机技术的熟练掌握。通过计算机能够快速全面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可以做很多人工做不了的事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大脑的思考。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熟练掌握文档编辑软件、图形处理软件等,对于顺利完成作业和工作、参加高水平竞赛有很大帮助。再比如数学学习能力,对于提高逻辑思考和分析、演绎、推理能力大有裨益。文理兼通,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切实提高学习能力,才能显示你的综合优势。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选课时,多选一些和实践相关的专业课,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一方面丰富校园生活,融入学校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锻炼强化提高。运用理论解决了实际问题,你一定会对实践活动产生更大的热情,而且还会对指导实践的理论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你有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会很自然地从书本里面探索新的知识增长点。实践和理论学习,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5)要善于利用大学里的各种条件和设施

  图书馆、各专业的实验室、实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数码媒体中心,全部都要充分地了解和使用,让现代化的设备成为你求学路上的好帮手。图书馆很重要哦!我们在奖学金获奖秘籍篇章已经说过了,我们也在其他册子絮叨了图书馆,说明它真的很重要,绝对是制胜神器!图书馆有丰富的资源,你可以随时利用;图书馆有安静的环境,让你内心平静不受干扰;图书馆是每次大考前的兵家必争之地,热爱读书,勤奋不已的同学们,还犹豫什么呢?一起去图书馆吧!

  (6)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面和欠缺面,组建良好的团队可以达到专业互补、优点共享。在当今社会,团队合作,发挥团队最大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几个兴趣相投的、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同学在一起经常开展一些研究讨论,可以共同分享信息资源,进行头脑风暴,共同努力,一起进步。举个小小的例子:厦门大学某学生团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获得了金奖,他们的项目以节能为主题。团队中有负责技术的,有负责财务的,有负责营销的,还有专门负责制作答辩环节的PPT的。由于制作的PPT精美、形象,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该项目除获得金奖外还获得最佳表现团队奖。

  爱钻研的同学们,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赶紧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再加上导师的悉心指导,说不定站在下一届某高水平竞赛的领奖台上的就是你哦。

  下面,还是以“挑战杯”为例,参赛团队Together(第七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体育产业专项竞赛金奖团队,参赛项目《厦门市五缘湾帆船运动市场推广项目》)和同学们分享组队过程和参加校赛的心路历程。

  Together团队:

  参加“挑战杯”只是一个巧合。我们谈起了组队之初的想法,恐怕令他人无法想象的是这个从校内各大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并最终代表学院参加挑战杯省赛并获专项竞赛金奖的团队竟然发于巧合。同在院学生组织任职的我们在一次聚餐时偶然谈起了“创·途”比赛,大家想在褪去学生工作的光环后,给自己的大学留下不一样的回忆,于是创业团队便巧合地应运而生。但造就横跨4个系、6个专业,囊括6名本科生的合理的团队结构也并非一日之功,“其实我们也只是通过自己的了解,秉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寻找那些适合团队的队员。他们首先要能融入团队,其次才是拥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在我们的记忆中,团队的成立巧合而顺利。

  美好的开始,坚定了团队的信心。但俗话都说:坎坷的征程,磨炼不平凡的成功。在密集的主题会议后,有两位队员由于个人的原因提出了退队。一边项目主题还未确定,一边却面临着团队力量的流失,我们面临着建队以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在遭遇气馁、失落、瓶颈后,我们重新整装出发,迅速寻找新队友,补充新的血液。正因为分离过,我们更需要彼此,更需要互相支持,更需要团结,所以Together成为我们的信念、坚守、目标。

  有人会问:“在团队成立之初你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会好奇于那时站在起点上的我们的心情,好奇于那时我们内心深藏的最初的挑战梦想。“‘创·途’当然是冲着第一名去了,然后再征战‘挑战杯’”,我们直率地笑了,毫不掩饰最初的雄心壮志。“但是当初那也只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并没有想到我们的团队能走那么远,只是越往下做才越发有了信心。”厦门五缘湾帆船运动市场推广,从这个创业点的诞生起,“Together”团队才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基本猜测并准备到了每一道赛场上的即兴提问题目,面对如此庞大的项目,‘Together’是如何做到‘疏而不漏’的?”光环后凝结着“Together”所有队员的汗水和努力。创业计划书被奉为“Together”团队杀入省赛的“法宝”,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涉及创业方方面面的计划书,“Together”队员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学科优势,将计划书分为不同的部分进行编写。每每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图书馆和互联网就成为了队员们学习补充的阵地。与此同时,每3天一次的会议也成为了“Together”的“例行公事”。“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食堂2楼、研讨室、角落咖啡、办公室都留下了我们的痕迹。”楼里和楼外的空间阻隔并没有阻碍“Together”人奔走的脚步。当然,激烈的辩论也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有时我们甚至会在如何处理计划书细节的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但是争吵仅限于观点本身。

  “30页、50页、60页,一直到73页,计划书增厚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磨合、不断成长的过程。”那为完善计划书奔走于图书馆的身影,那为纠正队友观点而展开的激烈的辩论……我想,30页到73页的增长浓缩的不仅仅有这半年流逝的岁月,更有“Together”为“挑战杯”付出的汗水和心血。这30页到73页的计划书以及横跨半年多的挑战之旅又何尝不是一场漫长的长跑。一时专注于一件事情容易,但是要花费近半年的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就不是那么轻松了。

  天道酬勤,我们终于在学院的筛选中取得了胜利并获得了体育产业专项竞赛金奖。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说句心里话,我们也曾担心过、害怕过甚至想放弃过,记得我的队友曾说,不要害怕,所有该经历的我们都终将经历,也许最后的结果我们并没有进入决赛,没有拿到奖,但只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心地去做了,我们可以很坦诚地对自己说一声“我没有给自己的大学留下什么遗憾”。正是因为有了队友的鼓励以及老师的信任,我们带着嘉庚人特有的那份信心和勇气,直面挑战。将我们的梦想在这里最完美地放飞和展现。

  周亮老师支招(周亮,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兼职教师,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一等奖团队指导老师):

  “千里迢迢来嘉庚,浑浑噩噩混青春。稀里糊涂上课去,迷迷瞪瞪挣学分。周六周日没事干,网游世界天地昏,一晃四年要过去,回家路上愁断魂。”相信大家不想这样过,那么大学生活怎么过才有意义呢?放飞自己的梦想,参加创新大赛,完成创造性的工作。

  怎么样才算创新呢?

  当你看到教科书上写着洋紫荆六瓣时,你会不会凝视窗外,想着还有七瓣、十瓣的呢?

  ——不迷信课本,去探索发现,你的视野会更宽广。

  当你逛植物园看到父母费劲地把婴儿车搬到上一级台阶的时候,你会不会想到,有没有一张地图,或者你设计一条路线,让腿脚残疾的或不方便的人们走完完整的一圈,而不会老是碰壁,走断头路,上不了台阶等。

  ——多点爱心,投身公益,你的思路会更飞扬。

  有的同学从Google益暖中华几万条创意中,借鉴、归纳出暖益满嘉公益创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汇集众人的智慧,你的起点会更深入、更高。

  另外,不要抱怨身边资源少,实验条件差,聪明的你,可以自由地做思维的体操。

  这就是创新,你也可以做到。

  刘柳写给2012级新生(刘柳,第十七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三等奖获得者):

  我曾代表学校,也曾代表过福建省,可惜没能代表中国去英国伦敦参加世界英语演讲比赛。

  我在获得了“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三等奖后,我的老师跟我说了这样的一些话:“全国总决赛的选手是各省的前两名,连第三名都被拒之门外,可见选手的水平之高。和最顶尖的英文高手相比,你确实有差距。但是,你想一想,在全中国几百万名大学生里,比你强的也就二十多人。”听到老师的这些话,我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今年清华的选手也才得了二等奖。忧的是,何时我才能拿一次全国第一。英语演讲比赛就好像奥斯卡一样,能站在这个舞台上就已经享有无限荣耀了,因为每年每个省也只有5人左右能走到“21世纪杯”和“外研社杯”这两个最高级别的全国总决赛。

  我经常被问到是如何学英文的。但每次被问,都不知道该怎么答。但我又必须说点什么,不然会被误认为耍大牌。不得不说,学英文的方法确实太多了,只要是英文的材料都是学习英文的途径。

  我的核心理念是英文只是一个交流的工具,而不应当被当作学科来学,除非你的专业是英国文学。所以,我格外注重运用英文,因为语言如果不用,很容易就被忘记。譬如,今天你跟你的同学聊民主。那你们就想到什么聊什么,直到你们已经没什么可聊的了。在聊的过程中,你会非常清楚,其实你很想聊美国的三权分立,还有法国大革命,甚至文艺复兴。但是,因为自己用英文不会说,所以作罢。这是你知道自己欠缺什么的时候,这点相当相当重要。因为你发现了你特别想说的自己却说不了,那你就会自觉地去看书补充,这也就是开始输入的过程。等到下一次你们再聊到民主时,你就可以把你刚学到的东西用英文表达出来了。可能这次交流中,你又发现中世纪的很多东西不会说,所以,你就又去看中世纪。于是,这就成了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如果你坚持了下来,当你大四的时候,可能就会惊奇地发现,自己从大一时只能三言两语地聊民主,到现在可以流利地用英文给别人讲一堂世界历史。

  方建生老师的良言(方建生,管理学院专任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福建赛区决赛大赛本科A组二等奖及最佳创新奖):

  重在日常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各类比赛是大学校内教育的有效延展和实践。比赛的环节设计以及评分标准与学生团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是有内在的联系的,高年级的同学经过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及通识知识的学习更有条件参与比赛的竞争。同时我们强调要注意加强课程外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展和积累,创造更有利的竞争条件。

  注意团队的建设,科学合理搭配

  大学生各类比赛主要是基于团队形式的,在组建团队时要注意专业的搭配,性格的搭配,注意团队领导者领导能力的提高,比赛准备阶段要注意团队配合默契度的建设以及团队统一的风格的形成。

  目标明确,持之以恒

  比赛从准备阶段到决赛中间的过程比较长,往往会出现参赛队伍在报名阶段三分钟的热度的情况,没办法将参赛的热情保持下去。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参赛队伍要掌握好参赛的节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参赛时间,在参赛过程中树立目标持之以恒。

  了解赛制,积极响应

  各类比赛各有侧重点,要了解参加的比赛的宗旨、目的、赛制等相关信息,有效地响应。

  陈�树立的一面旗帜(陈�,获得第六届“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华南赛区光电组优秀奖):

  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7月的比赛,我所在的团队经过近十个月的鏖战,最终在第六届“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华南赛区比赛中取得傲人成绩。这成绩的背后,只有自己知道其中所付出的艰辛代价。在比赛过后,很多人都会问,这个平日看来朴实无华的大二学生,是以怎样的毅力去学习探究他从未接触过的智能车?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克服一个又一个的知识障碍,用一个个敲击出来的程序代码控制着智能车,让小车以技压全场的流畅跑速赢得全场的瞩目的呢?我是这么回答的:勤奋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当时读大二的我只学习过C语言,很多知识都是靠平时课余时间去自学,很多问题都能从一些图书馆的书籍和期刊中找到答案。做车之余我都会用手揉捏着自己的肩膀和颈椎,这是过长时间专注调试智能车的程序代码遗留下的后遗症……三百多日在实验室里奋斗的经历是一辈子的财富。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用在智能车上,我自费为实验室买了两顶帐篷,和队友基本是吃住在实验室,尤其是临近比赛的前三个月,我经常连刮胡须的时间都没有。整个人看起来都憔悴了,可是一旦进入智能车的实验中,整个人就不一样了,眼神都亮了。

  为了更好地提高智能车的车速,临近比赛,我以及我的队友做了一次大胆的放弃,放弃已有的技术,采取PID对摆头舵机和打角舵机和速度进行智能控制。我知道,如果还是采取上届路径信息的处理方案,并不能在本质上提高速度和稳定性,速度顶多1.8m/s,在非直道的赛道上并不能灵活地行驶,每个动作都很笨拙,导致了速度一直提不上去,甚至在特殊赛道还会出现震荡,不够灵敏的问题。顶着时间紧、风险大、不成功便成仁的压力,在其他同学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吃饭聚会的时候,我和我的队友就像磁铁一样吸在实验室,偶尔的抬头都成为奢侈的动作。直到比赛前一个星期,我们当初的放弃和坚持才得到了回报,我们的智能车的车速由当初的1.8m/s提高到2.5m/s……为了配合车模调试,我和我的队友花了不少功夫在制作赛道上,让车模在各种不同复杂程度的赛道上都练习过。   

  当小车在赛道上流畅地奔驰,引来阵阵欢呼,就在大家都以为我们这支参赛队将脱颖而出的时候,小车冲过了终点,没有及时停下来……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只取得了优胜奖,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错过了全国大赛虽然我抱有遗憾,但是努力终有回报。

  林斌老师的美好感受(林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任教师、嘉庚学院学生科创中心指导老师,读书期间曾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

  嘉庚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只要能静下心来巩固知识,锻炼能力,厚积薄发,在科创活动中将大有可为。

  态度决定一切,坚持才能缔造胜利。很多高水平竞赛比赛的历程很长,参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碍,这时只有抱定“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的态度,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气馁,敢于面对困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笑到最后。

  高水平竞赛的激烈竞争迫使参赛者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既能做科研,又能写报告、具有顽强的战斗力和优秀的团队协调能力的人,高水平竞赛使参赛者变得更加从容、更加沉稳、更富有创造力,这种成长的经历才是竞赛给予参赛者的比奖牌更为珍贵的收获。

  在指导中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有更全面的了解,共度通宵、一起吃外卖的日子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看着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创新思想,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

  总之,获奖是你大学生涯中个人学习思考能力的有效佐证,是提高你的大学“含金量”的最优注脚。小编已经基本将学院设置的奖项一一罗列,琳琅满目。读完小册子,对于获奖,你是否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是否有了源源不绝的动力,正气沉丹田准备开始苦练内功呢?最后,在你开始修炼之前,我们再解答两个问题,获奖存在哪些误区和障碍?

  误区一:获奖只属于学习好的学生。学习好的学生在学校总是优先被赞扬。但是除了学习好之外,还有很多荣誉是跟其他表现相关,比如公益奖,比如优秀学生干部。大学,同样需要均衡发展。在专业学习扎实之外,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对学校对社会对父母对自己来讲都很有意义的事情。

  误区二:获奖都是浮云。在你走上社会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没有浮云也是很悲哀的。在几百份简历当中,你连被留下的充要条件都不具备,何以证明你在大学四年之后具备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如果你有这个想法,建议翻开手册第一页再开始读一遍。

  误区三:获奖是智商的函数。NO,有实验证明,获奖并没有和智商正相关。智商是一个参数,但权重不是百分百。持之以恒地学习,脚踏实地地钻研,必有所得。很多获奖同学的感言都会提道,“我只不过比别人多花了些时间”。

  现在,让我们收拾心情走出误区吧。如果我们还没有获奖,那么在我们的心理、我们的行为模式上,是否还存在着障碍呢?

  障碍一:不能持之以恒。亲爱的同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难有收获的。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坚持每天都上晚自习,或者到图书馆看看书,享受图书馆的免费空调,享受和那么多同学一起徜徉学海的美好时光。“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必其藏?”每天自习自省三小时,大学学习尽在掌握,幸福伴随你!把握好每一个当下,串在一起,就是一个美好的将来了。

  障碍二:从众心理。嘿嘿,还有70%的学生和我一样没有拿过奖学金呢,OK,那么你有尝试过前面30%拿奖学金同学的乐趣吗?你吃过葡萄吗?葡萄酸不酸是不是先试试再说呢?如果不试试,过完这四年,以后连试的机会都没有了。当然,如果你已经努力了,仍拿不到奖学金,我相信,你也已经收获了旅途中奋斗的充实和快乐,继续坚持,下一秒你可能就到达目的地了。

  障碍三:缺乏动力。大学的教育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方法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群人中,总有那么几个是“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人,只有这些人,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带领整个团队走向更美好的明天。看完这本册子,请学会思考,找到你的目标,想想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怎么样?走出了误区,克服了障碍,还有什么让你犹豫不决呢?亲爱的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顺利通过一个个试金石的检验,一路高歌,奔向远方。

关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厦门大学举办的,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历经20年的跨越发展,嘉庚学院目前已设有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的13个学院、1个独立系、2个教学部、2个教学中心、1个实践教学训练中心和1个科研中心,54个本科专业,82个专业方向,拥有在校本科生约18000人、硕士研究生90人(与厦门大学联合培养)。
了解更多 访问官网
猜你喜欢
  • Copyright©2016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招生办公室